Welcome to visit夹袋人物网
夹袋人物网

中金: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

time:2025-07-28 22:04:24 Classification:综合 Source:

根据中金公司的中金最新研究报告,香港股市作为全球最大IPO融资市场之一,港股今年的场打IPO活动显著活跃,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。新收析目前,益分港股价格较A股高出约40%,中金这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港股IPO(即“打新”)。港股然而,场打IPO和配售的新收析增加可能导致流动性被抽走。长期来看,益分增加的中金IPO数量有助于改善市场结构和吸引资金。

中金公司的港股主要观点如下:

中金: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

港股IPO市场现状:募资规模全球第一,A to H上市火热;市场情绪明显改善

中金: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

截至7月25日,场打2025年已有52家公司在港股上市,新收析接近2024及2023年全年75家公司的益分水平。自去年9月以来,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选择赴港上市,包括美的、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等13家知名企业,还有超过50家A股公司计划赴港上市,A to H上市趋势持续。

中金: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

在融资方面,2025年港股首次募资已达1,273.6亿港元,创2021年以来新高,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(2024年877.4亿港元,2023年462.9亿港元)。这得益于港股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和持续的市场流动性。此外,今年的再融资规模亦非常活跃,达到了1,730亿港元,接近过去两年港股再融资总额的和。

图表1:年初以来港股市场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领先,并明显跑赢A股

图表2:2024年下半年以来,港股日均成交额大幅抬升

图表3:今年以来港股IPO十分活跃,募资总额排名全球第一

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原因包括:

1) 国内政策支持,例如《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》以及便利企业出海融资的政策;

2) 自身国际化及海外业务拓展需求;

3) 港股流动性与市场情绪的改善。

数据表明,年初以来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已达2,423亿港元,高于2024年和2023年水平。同时,南向资金在短时间内流入超8,200亿港元,助推港股市场流动性。

图表4:今年港股IPO与再融资持续活跃

图表5: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融资总额已超2022年以来年度最大规模

图表6:2025年初至今南向资金累计流入8200亿港元,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总规模

图表7:近期AH溢价快速回落,目前已有突破125%的“隐形底”

IPO增多的影响:短期关注流动性“抽水”,下半年需求约达3,000亿港元;长期改善市场结构及资金吸引力

短期内的港股IPO及配售增多,会增加流动性需求。预计下半年,港股市场的IPO和配售总规模可能达到3,000亿港元。南向资金的供给可能在今年稳定在2,000-3,000亿港元的范围,但流动性考虑与其他因素也需关注。

长期看,更多的IPO,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上市,有助于市场吸引资金,改善市场结构。自2018年以来,港交所推出多项上市制度改革,吸引了更多公司赴港上市,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吸引力。

图表8:2Q25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港股持仓4,379亿人民币,占基金股票持仓提升至32.5%,后续空间有限

图表9:南向成交占比已达到35%

港股“打新”策略:大小年和公司差异明显;小市值与高热度公司前期表现好但后期偏弱;3个交易日内卖出潜在收益最高,6个月解禁后不宜立即卖出

一、参与方式: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开通香港账户或利用QDII渠道参与打新,但港股通尚不支持打新或配售。

鉴于南向资金无法直接参与打新,内地投资者的参与渠道有限。南向资金虽然增加,但在流动性供给面临压力的情况下,整体“定价权”受到影响。

二、是否参与?

通过分析2015年以来的1232家港股主板IPO表现,该行总的结论是:(1)沪港通开通后,内地投资者的参与度逐渐提高;(2)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后,新经济公司成为主力;(3)周期性因素影响IPO表现。数据表明,港股“打新”收益存在显著差异,平均首日破发率为50.5%。2024年市场表现好转,破发比例降低至38.8%。

三、如何选择?新经济公司表现更佳,小市值与高热度公司前期表现好但后续往往转弱。分析后,发现信息技术与必需消费行业的超额收益表现显著好于老经济行业,小市值公司的上市初期表现较好,但长期后市表现不及大市值公司。

四、操作建议:在上市后3个交易日内卖出潜在收益最高,而6个月禁售期后不宜立即卖出,投资者需注意持股策略。

图表10:2015年以来香港主板IPO收益超额与绝对收益率中位数

图表11:过去三年港股首日破发比例逐年下降,但超额收益仍不及2016-2017年

图表12:2015年以来,港股首日破发概率为50%以上

图表13:小市值标的绝对收益整体落后于大市值标的

图表14:相对收益上同样如此

图表15:认购倍数与打新绝对表现中位数

图表16:认购倍数与打新相对表现中位数

图表17:区间潜在最高收益通常出现在上市后3个交易日内,而6个月限售期结束后立刻卖出或并非最好选择
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夹袋人物网   sitemap